那天,
北西八地告訴我他將去詩巫拍攝伊班與長屋文化,請我當他的小向導,帶他吃道地美食。可惜,我對詩巫不熟悉(我是古晉+木中人)。我想起很多年沒有去長屋,便請爸爸乘著達雅節(6月1號)帶我去拜年。
我有一個曾外祖母是砂拉越土著-伊班Iban。每一年的達雅節,舅舅都會去伊班親戚家拜年。我小時候曾經跟隨舅舅去拜年,記憶模糊。我去長屋的次數不多不少,對伊班與長屋文化的認知,停留在伊班語言、傳統服飾、傳統舞蹈(我學過嘛~)、刺青、骷髏頭、Tuak米酒、射擊、斗雞等等,這 些都是很基本的知識。大部分的伊班知識都源自于爸爸。爸爸因工作關系,常常去長屋,與伊班人關系很好,對伊班文化有很深的了解。
其實,我對伊班親戚也不太了解(因為只有舅舅和他們熟絡),只知道有一個親戚是一名反對黨議員。我媽媽那一邊的家族很大,輩份、稱呼……常常把我弄混淆。伊班親戚那一邊的家族也很大,連續去了兩間長屋拜年(一間大約十戶人家,一間大約三十戶人家),都是我們家的親戚。
我們拜訪的第一間長屋,
Kerangan Pinggai, Paku Spaoh, Saribas.因為地勢環境,我無法拍到整個長屋。加上傻瓜相機的室內拍攝功能不太好,選了幾張照片放上來。
打開門,這個伊班人曬衣服、稻米的地方,類似陽臺。

長廊

這是柱子Tiang。
特別之處在于這些柱子已經有上百年歷史了。


Tiang上掛著的是鹿角

窗門、墻壁的原木看似笨重,它可是有三十年的歷史
爸爸說這是真真正正的原木,不像現今的原木都被滲入其他質料

每一戶人家的屋頂都設有幾個小小的“天井”/“洞”,早期長屋并沒有電流供應
這些小小的“天井”/“洞”是為了讓燈光射入長屋內

這個Uncle見我們來拜訪,趕緊鋪草席,席地而坐與爸爸和舅舅聊天
在哪里,我見男長輩就叫Uncle,女長輩就叫Auntie,
婆婆級的就叫inek,而公公級的我也叫Uncle,因為我忘記公公的伊班稱呼

在馬來西亞,各民族在節慶時待客方式幾乎同化
華人愛吃的小食糖果、馬來糕、汽水、伊班餅、米酒Tuak
不過伊班傳統的招待方式,是席地而坐品嘗食物聊天

米酒Tuak
(Busybody,這個你一定要試啊!)
距離上一次喝米酒是五年前。那個時候我不太會喝酒,我覺得很嗆。今天一口喝了一大杯,覺得Tuak類似Chivas。對我而言,Chivas給人一種暈眩的快感,Tuak卻給人暖暖的感覺。

Kicap
我小時候說這是蜜蜂窩餅

Selang Semut
我小時候說這是螞蟻窩餅
第一間長屋可說是臥虎藏龍,副州首席部長夫人便是出自于這一間長屋。她可是第一位伊班女大學生。此外,我那一名反對黨議員親戚也是來自這一間長屋。其中一戶的老長輩(也是親戚)更是英治時期與馬來西亞獨立后的前砂拉越博物館館長。一踏入這一戶人家,讓我眼前一亮的是掛滿廳房的舊照片。




小外甥女在長屋結識的伊班朋友
Tan Ee Qiu & Carissa

老長輩伉儷

前排中間正是老前輩夫婦

文件證書和老照片

英治時期的官員、Penghulu等等
英治時期的帝王:
James Brooke

Charles Brooke

Charles Vyner Brooke
英治時期的官員:


o


1972年,英女王來古晉時攝
(照片太高,拍得很辛苦,無法對焦拍攝)

這可是真真正正的金湯匙和叉匙

每一戶各自準備午餐,然后端放在長廊,供居民和客人使用

大家席地而食

我們也一樣

Carissa一直跟著我們,連吃飯也一起

我的食物


這一個叫Pulut,伊班親戚送了四大條給我們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aiya, tak dapat tahan.. nak tidurk lu....(唉呀,不能頂了,要睡覺了……)
ehhh... Selamat Hari Gawai TOO, Andy Bong!
CONTINUE SOON (有待更新)